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构建招投标领域监管体系 全程监督保障“阳光交易”
2023-12-21 17:00

欢迎收看《清廉达州》。招投标工作是展现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达州市纪委监委聚焦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系统治理。通过完善治理体系、创新监管手段等方式,有效破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全力打造公平、优良的营商环境。“探索构建公共资源交易‘1+2+3’监管体系,解决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在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一批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有关的项目,正分别在各个信息化招标大厅进行招投标。和以往一样,这些项目均采用“不见面”网上开标,由代理机构通过网络平台,与投标企业直播共享开标过程。

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评审科副科长 陈华:不见面开标就是业主单位和参与竞标的公司不进行接触,整个过程包括投标的各个环节均是由后台进行处理,并且整个过程在线直播,接受各方监督。

在达州,实行“不见面”在线开标已是一种常态,公共资源交易涉及部门多、环节多、流程长,在过去,由于缺乏统筹协调、部门间联动不足,最终导致多头监管乏力、同体监管松软。达州通过持续深化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改革,创新评标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专家不见面评标新格局,有效遏制专家控标行为。

华新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招标专员 陈茜:现在都是电子信息化开标,不见面,跟以往相比减少了很多线下复杂的流程,为投标企业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避免了线下人为因素干扰,整个交易环节显得更加公平,现在大环境就是交易越来越公平,越来越好。

2022年,达州市纪委监委积极借鉴大数据监管、信用杠杆运用等经验做法,大力探索构建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1+2+3”监管体系,即“优化一套监管机构、打造两大监管平台、强化三个环节监督”,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平台支撑、全程监管。

在监管平台建设方面,达州依托“城市大脑”提供的强大算力等数字化基础服务能力,准确把握招投标领域隐形、显性信息特征,搭建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监管、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管理两大平台,实现“交易、服务、监督”一网运转、“事前、事中、事后”一网监管,打破信息壁垒,排除人为干扰,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进一步实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纠正”。

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科负责人 曾维军:联通省级发改立项、交易比选等13个系统平台,汇集公共资源交易各环节数据,重点针对项目立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开标现场等,设置预警点位224个,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实现实时在线监督。

2023年1—10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库新增入库企业2288家,其中新增本地企业451家,外地企业1837家,主体库企业达到28231家,较2021年以前11702家增长141%。

在监督环节方面,从监管源头上,破解招标文件编制、项目评审等监管难题,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在监管过程中,严格流程监管、场内监管,深化异地远程评标,常态开展不见面开标等,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在监管末端上,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和以案促改,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刑事司法联动,抓好末端惩治。今年来,立案审查调查439人,党纪政务处分377人,移送司法27人;综合运用刑事行政手段处置涉案公司198家;开展“三包一挂”专项整治,发现问题55条,对相关企业记不良记录分12分。

达州市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 胡松涛: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持续巩固招投标系统治理成效,始终坚持科技赋能,会同公安、住建等部门针对隐形变异的围串标作案手法,不断梳理总结招投标风险点位,持续完善大数据监管平台预警功能,依纪依法处置问题线索,推动“1+2+3”监管体系高效规范运行。坚定不移地守护公正、清朗的营商环境。

当前,达州正加快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和奋力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大力推进新时代制造强市建设。深化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必将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达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达州台记者 杨鹰 刘强 编辑 冯秋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