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本期《清廉达州》。农村集体“三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今年来,达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集体资产分配不公、集体资源流失等突出问题,靶向发力,严肃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守好村集体增收的“源头活水”。
这段时间,万源市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成立4个专项整治督导组,深入全市31个乡镇(街道)298个村(社区)开展“三资”专项监督。在白沙镇青龙嘴村,整治督导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研、查阅台账、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方式,详细了解农村“三资”管理情况。
万源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主任 刘理涛:我们主要围绕农村集体财务、集体债务、集体经济合同、工程项目管理、对外投资等五个方面进行逐项排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资源配置不合理,集体资产闲置等问题。
“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极易造成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流失。万源市纪委监委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小切口”,聚焦村务公开、集体财务、集体经济合同、集体债务、工程项目管理、对外投资等方面,强化监督检查力度,以点带面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
万源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书记 陈友艳:我们紧盯三个重点,重点对象、重点项目、重点环节,充分运用“室组地”联动、片区协作办案机制,厘清职责分工,加强联动协作,建立专项问题台账,及时整改销号,切实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得住、用得好。
“三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仅靠村级监督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为此,通川区蒲家镇纪委将辖区内的11个村(社)分为4个片区,组建镇村协作小组,逐一梳理各村社“三资”管理风险点,制定“三资”管理监督清单,通过“一村一策”个性化工作方案靶向纠治。
通川区蒲家镇观庙村纪检委员 张晓楼:我们以前自己纪检员单独监督村上就存在着力量不足,后面通过成立协作区,交叉检查就解决了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一些人情世故。
为增强监督的精准性,通川区纪委监委率先在项目较多、资源富集、资金密集、信访矛盾突出的村(社区)进行重点整治。全面起底2024年4月以来涉及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线索,采取领导包案、提级办理、异地办理等方式,从严规范处置。
通川区蒲家镇画眉村委会副主任 张清华:还通过公示、“川善治”等更多平台,让群众知晓我们资金使用情况、利用情况和管理情况,让大家来共同参与、共同监督。
为做好“三资”管理的监督工作,渠县纪委监委通过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走访群众、专项督查等方式,对村级财务公开、合同管理、固定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监督和办案的目的,最终要落在促进发展上。渠县纪委监委坚持监督、办案、整改、治理一体推进,强化以案示警、以案促治,从个案办理延伸到类案整治。督促相关部门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和强化监督的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议事决策、资产管理、项目管理、财务公开等制度。推动形成一套内容科学、程序规范、运行有效的治理机制。
渠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杨柳:我们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已督促行业部门制定了《渠县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和《渠县清产核资管理办法》,督促乡镇要及时完成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和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信息对接,实现对村集体“三资”信息发布、财务开支、合同鉴证、信息查询等环节全程监管。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全面精准监督,有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真正让“三资”管理成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达州台记者 杨鹰 刘强 万源融媒 渠县融媒 编辑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