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人民的需要 就是我们的坚守
2025-03-18 11:41

2025年1月1日启动仪式

  百年初心不改,医者使命在肩

  3月初是四川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重返小红旗桥院区、重启红旗门诊急诊服务超百天的日子。一百天前,这座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院”在晨曦中重新点亮了灯牌,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跨越时空,回归城市中心;一百天后,尽管门诊量仅有六七十人次,尽管有人质疑“赔本赚吆喝”,但该院党委书记李建国的回答掷地有声:“只要百姓需要,即使亏钱,我们也要干!因为我们是姓‘党’的人民医院,姓‘公’的公立医院!”

眼科专家在小红旗桥门诊服务

  从“为什么”到“一定行”:老院新生背后的为民情怀
  2025年1月1日,随着“重返老院,三甲服务”工程的启动,小红旗桥院区在尘封数年后再度敞开大门。这里曾是达州医疗史上的“第一高地”:40年前,住院大楼拔地而起;30年前,达州首台CT、首台大血管机在此落户;一代代达医人在这里缔造了无数“第一”,更沉淀下“病人至上、质量第一、职工幸福”的办院精神。
  然而,随着城市南扩,老院区一度因业务量不足而关闭。为何要逆势重启?答案写在党的二十大“优质资源下沉”的号召里,写在群众“看病难”的呼声中,更写在达医人“让三甲服务触手可及”的初心里。从2024年8月的艰难论证,到急诊、内科、外科等科室的率先入驻,再到百天来的默默坚守,每一步都印证着李建国的誓言:“这不是简单的‘重返’,而是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托起百姓健康之家的使命必达!”

重医一院博士小红旗桥义诊

  “亏的是成本,赚的是民心”
  每天不足百人的门诊量,收入甚至难以覆盖水电成本,但第三人民医院的选择是:用“三甲实力”填补“社区空白”。在这里,中医康复科为老街坊提供家门口的理疗服务,眼科专家为独居老人解决“看不清”的困扰,皮肤科医生为放学后的孩子处理擦伤……看似“小事”,却是群众健康生活的“大事”。正如一位患者留言:“以前跑新院区要转两趟公交,现在下楼就能看专家,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有爱、有家’!”
  而这背后,是医院“一体三院”发展格局的强力支撑:110名研究生、12名博士组成的人才方阵,超百万元的科研经费投入,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以及8个市级、5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学科优势,让“老院区”焕发出“新三甲”的生机。


  “老树新枝”更护荫:让医疗回归温暖本质

  重启百天,改变的不仅是就医距离,更是医患之间的温度。小红旗桥院区,深夜里急诊室永不熄灭的灯火,诊室里愿意花20分钟听老人讲述病史的医生,24小时连接新旧院区转诊的车辆……这些细节,正是“有爱、有家、有达医”人文品牌的生动诠释。

  “有人说我们‘折腾’,但医疗不该只有效率和规模,更要有温度和情怀。”李建国说。今天的小红旗桥院区,不仅是优质资源下沉的“哨站”,更是现代医疗回归人文关怀的“试验田”——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每一次服务都在书写“人民医院为人民”的承诺。

医院每月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

【编者语】

  坚守,为了万家灯火的健康守望
  100天,对于一家医院而言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需要它的患者而言,却是100次触手可及的安心。从1959到2025,从“敢为人先”到“俯身为民”,变的是时代浪潮,不变的是第三人民医院“与人民同行”的赤子之心。未来,无论风雨几何,这份“亏本也要干”的坚守,终将在岁月长河中化作一句温暖的告白:你的健康,永远有达医守护!

  有爱,是医者仁心;
  有家,是健康所系;
  有达医,是生命至上的承诺!
  ——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您共筑健康家园



来源: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黄跃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