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虹,
山河为证。
包茂高速南大梁高速交汇大竹境内的红花湾枢纽。
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赋予达州“一区一枢纽一中心”战略定位,描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美丽画卷,勾勒“四川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宏图伟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响亮提出“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达州速应“七问”之答、铆足“七拼”之劲、狠下“七干”之功,斩获“七个”第一:投资完成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普通公路投资额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普通公路投资完成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全省第一、获奖激励资金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水运货物周转量完成率全省第一、金垭机场旅客吞吐量川东北支线机场第一。
石龙溪立交。
三年来,
巴渠儿女扛鼎在肩,
以敢为人先的执着
完成一个个殷殷夙愿。
三年来,
巴渠儿女星夜兼程,
用追风赶月的速度
铺筑一条条康庄大道。
三年来,
巴渠儿女乘风破浪,
靠斩关夺隘的韧劲
谱写一曲曲会战壮歌。
连接达陕、达巴、达万、达渝的通川区魏兴互通立交。
紧扣定位
吹响会战“冲锋号”
无出川高铁大通道,缺乏直接联系长三角、大湾区等综合运输大通道,水运航道提档升级缓慢,空中走廊通行量受到制约……
国省干线二级及以上占比61%,在全省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排名靠后;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44.6%,居全省第13位,距离“十四五”省定目标65%还有差距……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网”还处在单一、独立发展阶段,衔接转换不畅,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综合运输效率亟待提高……
农村公路新(改)建“面宽量大”,全市92个乡镇无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乡村断头路、瓶颈路比较突出……
中心城区和部分县城公交便捷度不高,各种运输方式间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多式联运发展缓慢,个性化、定制化出行服务水平亟需提升……
达州山高壑深、万丈壁仞,修路难、行路艰一直是历史写照。但北翼要振兴,交通必拓道。怎么拓?如何干?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幸运始终眷顾着革命老区、巴渠儿女。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赋予达州“建设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战略定位。市委、市政府紧扣定位、审时度势,顺应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在2021年10月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响亮提出“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锚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两大目标。
目标明确,战力拉满,火力全开。这场大会战以“九大工程”为纲,涵盖高速公路扩网、国省干线提级、农村公路示范、水运扩能、航空直通等全方位布局,计划三年完成投资600亿元,构建“一环三纵七横一支”高速公路网、“四好农村路”全域示范网,以及“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攻坚,从资金筹措到技术突破,达州以“省市县三级联动”“专班推进”等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凝聚起“全民参战”的磅礴力量。
罗江大桥。
挂图作战
创造“九大巨变”
三年间,市委、市政府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巴渠大地上挥毫泼墨。700万达州儿女承载梦想、砥砺奋进、星夜兼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了“九大巨变”,绘就了今日达州的山河锦绣、路通人和。
高铁:
“纸上描绘”变“实景交汇”
铁路于达州而言,历史悠久。半个世纪前,达州人就已通过襄渝线南下北上。加强对外开放,“走出去”是一辈又一辈巴渠儿女不懈的追求。
用时间换空间,修高铁促发展,势在必行。在向往美好生活达州人的努力下,成达万、西达渝双高铁十字交汇的达州,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交汇城市。2022年新增的6座高铁站同时开工,建设进度频频刷新,基本实现“县县有高铁”,达州即将迈入“双高铁”时代,东出万州通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南下重庆缩短至50分钟以内,西进成都、北上西安缩短至90分钟以内。届时,三峡平湖、洪崖洞、宽窄巷子、大唐不夜城,就在“眨眼之间”。
开梁高速。(孙伟 摄)
高速:
“一横一纵”变“环状成网”
2022年12月上旬,开梁高速公路首片预制T梁在杨家桥大桥成功架设,标志着项目全线桥梁正式开启上部结构施工。该项目开工以来一路高歌,多次进入全省投资“红榜”。而它仅是达州高速路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三年来,达州高速公路建设按下“快进键”。镇广高速全速推进,铜锣山隧道内机械轰鸣,建设者以“白+黑”的拼劲冲刺贯通节点;大垫高速四川境路段建设如火如荼,未来将填补大竹东南向高速空白,助推川渝资源互通。达州绕西高速,这条38公里的“城市脊梁”串联起城乡要素流通,曾家沟隧道采用智能施工设备,实现“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成为科技赋能交通建设的典范。目前,共700余公里的高速里程,让达州“东出北上”枢纽地位进一步夯实。
水路:
“借港出川”变“建港达海”
初春时节,河风微寒,渠县渠江风洞子航运枢纽工程现场却塔吊林立,运输车辆来往穿梭,作业人员有条不紊地施工,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该工程按照三级航道标准渠化渠江航道57公里,将助力渠江航道优化升级,提高渠江直通嘉陵江、长江能力。
此外,跨省共建的万州新田港二期即将建成投运。引进长江干线水运企业4家,新增货运船舶21艘,新增运力18万载重吨,2024年达州共完成水路货运周转量8.3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05%,水运货运周转量完成率全省第一,成绩耀眼。
机场大道。(达州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航空:
“袖珍机场”变“区域枢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022年5月19日上午8点30分,达州金垭机场迎来自己最精彩的时刻——成都航空公司执飞的来自双流机场的空客A320,在万众瞩目中稳稳降落,标志着该机场正式开航投运。那个祥云瑞彩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达州航空史册。
展翅欲飞的“巴国神鸟”,架起了达州人出行的“空中桥梁”。星辰大海、诗和远方变得触手可及。2023年,金垭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成功跻身民航“百万级俱乐部”。通航不到3年,航线由14条拓至43条(含2条低空短途航线),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成渝地区首条低空短途航线的正式“首飞”,使“1小时航空圈”成型。不断增加的航线、节节攀升的吞吐量,正助力达州从“盆地”走向“高地”。
渠县报恩寺村特大桥。(孙伟 摄)
快速通道:
“互联互通”变“直连直通”
蛇年春节,家住渠县三汇白塔附近的肖友明很是开心,每隔两天就会和邻居一起搭车去渠县城区转转。无论是万兴广场的商铺门市,还是北门周边的小街小巷,他都如数家珍。用他的话说:“快速通道就是好,路平、道宽,车辆的呼啸声正在唤醒这座千年古镇。”
快速通道,通的是民生,暖的是民心。会战三年,达州建成机场、达宣、达开、万八、宣南、毛普等6条快速通道;达竹、达石、环城路三期等5条快速通道加快建设;达渠、巴(山大峡谷)八(台山)等4条快速通道加快前期工作;实现县县有快速、重点经济开发区快速通道全覆盖。
开江甘棠互通。(孙伟 摄)
国省干线:
“出行通道”变“产业大道”
如果说高速公路是“大通道”,国省干线则是“产业动脉”。S101万源鹰背至河口段38公里二级公路贯通,让当地偏远乡镇到万源城区车程缩短2小时;S202泉鸡坝至固军段升级后,旧院黑鸡、富硒茶等特产30分钟直抵高速,物流成本骤降,农民收入翻番。国道干线由18条增至29条,直接激活了达州市域内“城乡半小时交通圈”。
截至目前,国省干线建成里程1049.3公里,有效串联多个物流枢纽节点、多个产业园区和多条运输大通道,路网整体效能跃居全省前列。
农村公路:
“村村畅通”变“组组联网”
在开江县后厢产业环线,100公里沥青路串联5镇30万群众,将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与重庆梁平特色农业带紧密相连,昔日“山货出不去、客商进不来”的困境一去不返。通川区长保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晚秋时节,落英缤纷,自驾其中,心旷神怡。明磐路跻身省级示范,达州建成7280公里农村公路织就“产业路”“旅游路”“民生路”,打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便捷出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甘棠互通。(孙伟 摄)
货运:
“内陆腹地”变“开放高地”
古语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今,一条条通路跨越山水阻隔、从达州通向辽阔远方。铁道上,一列列飞驰的班列,正奔跑着将巴人故里“介绍”给世界。
物流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兴。达州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现代物流产业链主要承载地”,成功申报省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已建成东部经开区铁路专用线,建成达州公用型保税仓库和达州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河市坝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前期建设。开行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班列达州专列、中老铁路达州国际货运列车、(达州—中亚)跨境公路班车、10条电子信息产品物流专线。运输成本、运输时间的明显下降,折射着革命老区将迎来新的繁华。
客运:
“便民出行”变“暖心出行”
达州客运与这座城市一样,处处洋溢着向善向上之美。无论是全国最美公交司机郑艳梅的笑脸,还是驾驶员停车救人的壮举,抑或是斑马线上孩子的转身回礼,都令人无比温暖。
“出门硬化路,抬脚上车门”已成为达州各地居民出行的真实写照。我市开展公交微改革,市域公交实行“一卡通”,“五免两减”优惠政策全省率先推行;开行园区定制公交、“赶场”公交、学生公交、旅游公交等特色公交线路。马踏洞、职教园区公交首末站和金龙大道公交停保场建成投用,新购置投用新能源公交车227台,新(改)建公交站台153个。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农村运输发展模式,通川区、渠县获评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
达宣快速通道。
上下齐心
铸就“达州样板”
通途初成,千里山河展新颜;大道如虹,巴渠大地起宏图。三年时间,达州实现“蜀道难”到“蜀道通”并迈向“蜀道畅”。这辉煌的成绩、满分的答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系列科学决策与坚定执行的共同作用。
交通建设,关乎全局,是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紧密推进,把交通规划作为全市“十四五”战略的核心内容。专班成立、专项资金划拨、责任明确……这种“头雁效应”凝聚了全市上下的力量,形成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工作局面,为达州的交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一区一枢纽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和“三高一快”的具体实施方案,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精准对接经济发展的核心需求。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资源支持。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高效推进。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力求每一项交通工程都能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交通人敢闯敢拼,秉持“雨小干、雨大拼、没雨拼命干”的精神,为项目顺利推进贡献了力量。
凯歌而行,
不以山海为远;
乘势而上,
不以日月为限。
接下来,达州将紧盯常态化提质提升行动,深入实施铁公水空“九大工程”,接续巩固会战成果,加快建设四川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和“决胜十四五、冲刺三千亿”当好开路先锋。
记者:汤艳燕
来源:达州融媒
审核:罗敏 责编:李杏 编辑:庞岚月 校对: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