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达川区水美新村:在水一方的诗意栖居
2025-04-30 10:04

从“垃圾河道”到亲水走廊,从洪水漫灌到潮平岸阔,从杂草丛生到小桥流水……近年来,达川区以水系综合治理为基础,以防洪治理、水生态治理、水利建设等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区水美新村建设,“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自然生态水系呼之欲出,一大批生态绿廊、宜居绿岸得以呈现,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防洪治理工程

让群众安居更乐居

达川区河湖众多,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流218条,辖区内总长度1869千米;有中小型水库71座、山坪塘4839口,农村水网密布;多年平均降水量1205.5毫米,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5.3亿立方米。辖区大部分乡镇场镇依水而建,千百年来,居民伴水而生,在享受丰饶的水资源便利的同时,也时常为洪灾、水土流失、水质污染而苦恼。

固家河是巴河下游左岸一重要支流,全长58.6公里,起源于达川区堡子镇尖山村,横跨通川、达川、渠县三区(县),流经达川区赵固镇、大堰镇、管村镇,在达川区石梯镇天生桥汇入巴河,流域内人口35万余人,流域面积324.93平方公里。

万家镇迎风村。(图片由达川区水务局提供)

固家河支流是大堰场镇附近几个村农业生产的主要灌溉水源。“以前由于河道高低不平、河道淤堵,灌溉时要在河里先挖一个坑,才抽得上去水。”大堰镇卢岗村纪委书记王政介绍,以前几乎每年都会遭遇洪水,河道两边房屋、庄稼经常被淹,“晚上涨水时,村干部半夜起来帮助农户把圈里的猪赶出来,防止被洪水冲跑。”由于缺乏治理,河道垃圾较多,臭味大、蚊子多,沿岸居民多有抱怨。

2022年,达川区水务局启动固家河大堰镇段防洪治理工程,新建堤防2670米,对固家河大堰场镇1885米河段进行清淤疏浚,沿堤线新建穿堤排洪涵管9处、排涝箱涵1处、下河梯步24处,两岸修建3米宽沿河步道。工程于当年6月正式开工,去年年底完工。据了解,该工程可有效保护沿线1.6万亩耕地、一条过境县道,以及沿线1万余名常住人口。

工程结束后,当地政府组织对河道进行了垃圾清理,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保洁,加强环境卫生监管。如今,河流平缓清澈,沿线两岸也变了模样。一早一晚,不少居民沿着步道散步聊天,或三五人一起跳坝坝舞。“以前的垃圾河,现在成了文明路!”附近居民刘大哥感叹。

万家镇双桥村河道整治成果。

“通过河道疏浚和边坡治理,现在基本上可抵御5年一遇的洪水。同时,我们计划在年内启动二期建设,届时可扩大覆盖面积,进一步提升防洪能力。”达川区水务局建管股负责人介绍。

今年,固家河入选2024年省级幸福河湖建设名录,“支持达川区固家河争创国家幸福河湖”被写入2025年达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长期以来,巴河桥湾镇段防洪问题突出。桥湾场镇紧倚巴河左岸,桥湾小学依水而建,沿线有居民及学生3200余人、耕地约600亩。据桥湾镇永睦村党支部书记李映喜介绍,以前河堤较矮,与现在的耕地齐平,几乎年年洪水都要翻过河堤,淹没庄稼及民房,给居民造成较大损失。

夕阳下,人们沿着巴河桥湾段新建的步道散步休闲。(图片由桥湾镇政府提供)

2023年6月,达川区水务局启动巴河达川区桥湾镇段防洪治理工程,投资3656万元,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堤防工程等级为5级。该工程于去年年底主体完工,整治河道2830米,整治支沟809米,整治护坡1688米,修建亲水平台2552米、挡墙963米,铺设混凝土道路及沥青面层2093米,修建混凝土栏杆2093米,新建堤防及护岸长度共计3693米、穿堤涵洞11处、下河梯步共14处。

如今,巴河达川区桥湾镇段防洪治理工程不仅为沿岸群众及耕地构筑起了安全屏障,同时,还成为了桥湾镇的一道水岸风景线。场镇对岸,绿树葱茏、苍翠欲滴,一大片房屋掩映其中;波光粼粼的巴河上空,时有几只白鹤掠过;2000余米的蓝绿游步道如一条绸带镶嵌在巴河左岸,不仅成为场镇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学生跑步锻炼的绝佳场所。

达川区水务局去年还启动了达川区铜钵河防洪治理工程(二期)。该工程位于州河一级支流铜钵河上游平滩镇段,上起于达川区景市河与铜钵河交汇处,下止于茶园电站拦河溢流堰上游274米处,综合治理河道3.5千米,新建护岸3.24千米,其中左岸1.44千米、右岸1.8千米。目前,右岸护岸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左岸框格梁扫尾和耕植土回填工作,工程形象进度已达90%。

水美新村建设

推动“四水”融合

2017年至2024年间,达川区结合水系特点、村庄布局和产业需求,完成了达川区万家镇双桥村、迎风村以及百节镇乌梅山村等25个水美新村建设项目。通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整合水利、扶贫移民和以工代赈等多部门资金,在新建堤防、河道清淤、维修整治山坪塘、饮水管网延伸等多个方面多点作业,成功实现村内水利设施功能性达标,水利工程(水景观)建设与美丽新村同步协调,水利项目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25个项目村内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满足本村第一、二、三产业用水需求。建立健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长效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和安全管护措施,强化后期运行管理。同时,对25个水美新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确权登记率达100%,实现了“三有、五落实”,确保了长效管护。目前,万家镇迎风村已建成青花椒基地380余亩,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立现代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迎风村还建成了350余亩“中华银杏园”旅游观光基地,依托有利条件,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迎风村在2022年度荣获“达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

整治后的固家河大堰场镇段。

去年,达川区启动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以河网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打造生态绿廊、宜居绿岸和风景长廊。该项目位于达川区景市河、碑沙河、石拱门河流域,共涉及达川区4个镇3个社区10个行政村,分别为达川区景市镇(金龙社区、中心社区、高板桥村、皂角村、团田坝村)、平滩镇(平滩社区、碑垭口村、定龙村、金鼓村)、赵家镇(龙洞坝村、永必坝村)、百节镇(沙坝村、乌梅山村),保护人口约2.78万人、受益农田约13万亩。该项目总投资约2.79亿元,规划建设布局河道3条(景市河、碑沙河、石拱门河),河道治理总长度18千米,建设生态岸线34.8千米,建设2处水系连通、取水闸1座,整治石河堰3座,新建引水涵管2211米,整治灌溉取水堰5座,新建亲水堰闸5座,整治机耕桥12座、生态湿地2处。该项目实施后可改善达川区南部片区水生态环境及提升生产生活用水保障水平,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形成“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自然生态水系。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其中,堤防工程挡墙基础已全部完成,绿巢挡块完成80%,绿巢护坡完成65%,连通工程完成50%。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资源、加强协调、强化宣传,加快推进水美新村项目建设,实现达川区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致富水‘四水’融合,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群众安居更乐居。”达川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达州融媒记者:何双将

主编:罗敏 责编:李杏 审核:李小平 编辑:庞岚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