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陕交界的群山怀抱中,教室里正流淌着墨香与青春的和鸣。由四川文理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联合万源市文联、文体旅局、文化馆(美术馆)、书法家协会开展的“笔尖上的成长礼——书法共生”主题活动在万源市大竹河中学举行。这里没有电子设备的喧嚣干扰,唯有狼毫宣纸摩擦的沙沙细响;不见应试教育的刻板教条,却有少年执笔时挺直的脊梁与专注的眉眼。
方寸砚台见乾坤 书法课堂里的哲学启蒙题
四川文理学院师生的到来,为山间校园注入鲜活的文化脉动。教师指尖轻点宣纸,解析“人”字一撇一捺的平衡之道:“左笔为德,右笔为才,中正而立方为成人”。砚台边,学生凝神静听,看墨汁在端砚中渐渐晕开,仿佛看见千年礼乐文明在清水里复苏重生。
篆书圆融如古玉生辉,隶书庄重似庙堂钟磬,楷书挺拔若青松傲雪——学院师生现场挥毫,三体墨迹在素白宣纸上翩然起舞。少年们首次执握狼毫,指尖感受着笔杆传来的竹节纹路,在导师手把手指引下,体会“指实掌虚”的执笔真谛。当墨迹在宣纸绽开第一朵“墨花”,有学生轻呼:“原来写字是和纸张谈恋爱!”
笔锋下的青春誓约 成长礼中的文化觉醒
最动人的仪式在墨香氤氲中上演。学生们将书写着个人誓词的书法作品郑重赠予师长,深深揖礼时,垂落的衣袖荡开微澜。“以字立身,以礼明志”的誓言在礼堂回响,那些曾歪扭的“人”字已蜕变为筋骨分明的正楷——这不仅是书法的精进,更是生命姿态的挺立。
校地共育的薪火工程 墨色浇灌的乡村美育
当高校的学术资源与地方文化力量在深山校园交汇,诞生了独特的“书法共生”模式。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杨刚一见证学生作品装框时感慨:“这些墨宝将亮相暑期艺术展,让城里孩子看看山间的文化星光。”
作者单位:万源市文化馆
本文为万源市融媒体中心审核上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