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人大代表联络站“沉下去” 开江现代农业“强起来”
2025-07-18 11:17

在稻浪翻滚、鱼虾满塘的讲治镇镇龙寺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内,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下简称联络站)正悄然改变着联系群众和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这里不再是简单的“代表坐班轮值点”,而是以数字赋能为支撑,精准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全天候对接农户需求的“智慧枢纽”,是参与“农业扛大旗突击战”的主力军,走出了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群众和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汇聚代表“新”农人

“智慧”服务产业发展

选址,是第一步棋。联络站没有设在机关大院,而是落子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扎根产业发展一线,置身生产经营现场,直接辐射16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和220余家经营主体,紧密联系1.3万余户农户,真正做到接地气、连民心,让服务更便捷高效。

“代表进站,不是简单的‘拉郎配’,要的是真懂行、能办事。”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朝毅介绍。联络站按照“行业相关、技术过硬、履职能力强”的标准,精心遴选41名人大代表进站。这支“智囊团”阵容强大:有深耕水产养殖数十年的“土专家”,有熟悉电商营销的“新农人”,有精通法律法规的律师,还有来自农业战线的技术骨干。专业代表入驻,确保了服务群众和产业发展的精度和广度。

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

力量集结后,如何高效运转?联络站创新采用团队作战模式,根据园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共性需求,组建了“稻田+产业组”“果林+产业组”“加工销售服务组”3个专业小组。

“稻田+产业组”通过专项调研,引进了品质优、抗倒伏的专用水稻品种及适宜浅水生态系统的虾蟹品种,总结推广绿色生态防控技术,推进稻渔综合种养进一步节本增效。

“加工销售服务组”积极对接“百农惠”等交易市场,成功签订了5份订单农业协议,帮助农户拓宽了销路,实现了优质优价。“以前担心卖不掉,现在签了订单,心里踏实多了,价格比市场价还高些。”种养大户刘进喜笑颜开。

针对水产养殖户普遍反映的自然灾害风险高、保险理赔难问题,进站代表深入调研,形成专题报告,推动县政府出台《开江县水产养殖保险优化调整方案》,为67户水产养殖大户撑起了“保护伞”。

注入平台“芯”功能

农户需求“码”上通达

“我现在只需要通过手机,就能随时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也可以给农技专家发图片或视频进行咨询,不受时间限制,真是太方便了。”联络站数字平台给产业大户邓秀伍带来了便捷。

联络站根据群众需求和服务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便捷、高效原则,建设了数字平台,精准设置了“代表e起来”“邀您e起学”“致富e起议”“带富e起督”“共富e起创”“信息e起享”等六大功能模块,实行“群众扫码提建议—代表线上接单—部门限时办结—全程跟踪监督”闭环工作机制,解锁履职服务“芯”功能。

县人大代表朱登亚给群众现场讲解水稻管理技术。

数字平台还为每位进站代表设置了专属二维码,开通农业微课堂、人大讲堂,代表和专家团队在线答疑解惑,及时发布种苗供应、产品上市、价格行情、技术培训等实用信息,农户只需手机一“点”联络站小程序,就能与代表“一键直连”,在线学习所需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在线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数字平台运行一年来,为36家农业经营主体搭建产销对接、信息共享平台,答疑涉及产业发展、“三资”管理、土地承包等问题160余人次,推动解决了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销售渠道不宽、农技服务水平低、养殖风险大等重点问题,宣传推广县人大代表、种养大户卢友伦的“稻虾平田轮作”和“稻虾沟田共生”模式,带动27户种养大户年均增收超过10万元。

凝聚履职“心”动能

勠力同心勇摘“国牌”

建立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进站代表履职主观能动性,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联络站创新建立“5个1”履职机制,即每名代表联系1家经营主体、办1件实事、提1条金点子、每季度1次视察调研、年终1场评议。

在“5个1”机制的激励下,进站代表纷纷“亮招”:专业技术代表组织“田间课堂”,电商代表举办“直播带货训练营”,法律代表打造“普法集市”……专家代表主动“出征”,解决群众致富需求。

农户通过手机咨询种植技术。

联络站听取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情况的汇报,组织代表与专家、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融合联动,积极推进与现代农业园区的工作互动、信息互通、成果共享,推动补齐园区产业链条、农业基础设施、“新”农民培养等方面短板,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贡献出代表力量。如今,园区稻米、虾蟹、珍珠等产业形成了从种苗繁育、生态种养、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到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年产值突破60亿元大关,成为推动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开江人大立足稻渔园区这一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引擎,以数字化改革破题,将专业代表力量注入产业链条,让民意通道延伸至指尖云端。这个扎根沃土的联络站,正以科技与专业代表之力,悄然重塑紧密联系群众和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图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动能。



达州融媒记者:程科 通讯员:魏富琼 陈斗兵 张秀春

主编:罗敏 责编:李杏 审核:李小平 编辑:庞岚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