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无痛胃肠镜因舒适、高效而成为很多人的检查首选。但不少人存在认知误区,认为“无痛”只是简单地“打一针”,就是睡一觉就能完成的检查。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还需要专门的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前评估?很多朋友不能理解。下面,我们一起了解麻醉评估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无痛胃肠镜麻醉评估?
无痛胃肠镜检查是在传统胃肠镜检查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短效麻醉药物,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完成检查。
而麻醉评估,就是麻醉医生在实施麻醉前,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解读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等,来判断患者是否能够相对安全地接受胃肠镜检查的麻醉。
最后,综合评估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判断麻醉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检查安全、顺利进行。
二、为什么麻醉评估必不可少?
(一)排查潜在风险,保障生命安全
麻醉药物虽然能让患者在检查中处于舒适的无意识状态,但也可能对呼吸、循环等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麻醉评估能让医生提前识别高风险人群,排查高危因素,积极采取措施,如调整药量、选合适麻醉方式,必要时暂缓检查,先治疗基础病再检查等,来降低麻醉风险。
(二)个性化麻醉方案,提升检查质量
不同的患者对麻醉药物反应差异大,年轻健康者通常对常规剂量耐受性好,而老年、肝肾功能不全者等,药物代谢慢、易蓄积致苏醒延迟;过敏体质者易在麻醉检查期间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目前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这些药物有可能与要使用到的麻醉药物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而需要停药、调整药物使用方案等。
麻醉医生通过全面评估,根据患者情况精确调整麻醉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速度,既保证麻醉效果让患者舒适,又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从而在为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情况下,为检查医生提供清晰、稳定的视野,确保检查安全、舒适、顺利地完成。
完善的麻醉评估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比如,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史患者,医生会进一步严格把控禁食禁水时间、预防性用药,降低反流误吸及肺部感染风险;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提前制定预案可避免检查后出血不止等。
三、麻醉评估的具体流程
患者在开具无痛胃肠镜检查后,需要先在麻醉疼痛门诊挂号,按照挂号顺序前往麻醉门诊诊室,进行麻醉前评估,评估流程通常包括:患者携带好自己的检查报告,如血常规、凝血、生化、心电图等;麻醉医生与患者面对面沟通,并询问病史、家族史、基础疾病史、近期或长期用药史等信息;了解基础生命体征等信息;结合患者已有的检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麻醉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告知患者是否能进行胃肠镜的麻醉,并告知麻醉相关风险及注意事项,确定可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后,再开具麻醉药品,如不能通过麻醉评估,患者再向开单医生提出改为普通胃肠镜检查。
无痛胃肠镜麻醉评估并非“走过场”,而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确保检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彰显了医疗的严谨性和对患者健康的高度负责。目前,各个公立大型医疗机构均对手术室外麻醉尤其是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进行了全覆盖的麻醉前评估。因此,准备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应积极配合麻醉前评估,如实提供健康信息,与医生共同守护舒适、安全的检查体验。
作者:达州市中心医院手术麻醉科 李军 徐兴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