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5岁的王先生做了人生第一次胃肠镜体检。检查中,医生在他横结肠处发现一枚直径仅8mm的隆起息肉,活检结果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变)。后面,医生通过内镜下微创手术(黏膜剥离术),完整切除了这枚病变。术后病理确认,癌细胞仅局限于黏膜表层,未向深层侵袭。王先生则无需化疗、放疗,定期复查即可。术后王先生感叹道,幸好做了胃肠镜体检,要是大便出血或者肚子痛再来检查可能就是晚期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现代医学已有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的能力,其关键在于“早发现”。
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发展往往漫长而隐匿:
1.从正常黏膜→癌前病变(息肉、异型增生)→早期癌 → 进展期癌,通常需要数年甚至十余年。
2.早期肿瘤(原位癌、黏膜内癌):癌细胞仅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未侵入血管、淋巴管,远处转移风险极低。
3.黄金治疗期:在此阶段发现并治疗(主要是内镜下微创切除),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绝大多数患者能获得根治效果,生活质量几乎不受影响。
4.进展期肿瘤:一旦突破黏膜下层,侵犯肌层或更深,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此时治疗难度大、创伤大(可能需要大手术、放化疗)、费用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大幅下降。
“早”意味着:创伤小、痛苦少、花费低、治愈率高。抓住早期窗口期,是战胜消化道肿瘤的核心策略。
如何实现“早诊断”?
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针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有效筛查手段:
1.胃肠镜检查(金标准):
胃肠镜是什么?借助前端带有高清摄像头和光源的内镜软管,医生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胃镜)以及结直肠(肠镜)的黏膜表面。
胃肠镜为何最强?直观清晰:高清放大染色内镜能发现毫米级别的微小病变。早期消化道肿瘤在白光下不具有明显的特征性,难以辨别,易与炎症等良性病变的黏膜改变相混淆,可借助图像增强内镜增加检查的准确率。色素内镜是在常规内镜检查的基础上,将色素染料喷洒至需观察的黏膜表面,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对比更加明显,并结合图像增强内镜细致观察,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辨认和活检准确性。
精准活检:对可疑病灶可直接钳取毫米大小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的金标准。
治疗一体:发现早期病变或癌前病变(如息肉),多数情况下在完善术前检查后可同步在内镜下进行微创切除(EMR/ESD等),实现诊断治疗一步到位。
何时做?根据年龄、家族史和风险因素确定起始时间。
2.粪便潜血试验(FIT)和粪便DNA检测:
主要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原理:检测粪便中肉眼不可见的血液(FIT)或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异常DNA片段。
优点:无创、方便、可居家采样。
意义:阳性结果提示肠道可能有出血性病变(可能是息肉、炎症或肿瘤),是重要的初筛手段,阳性者需进一步做肠镜确诊。
3.其他辅助手段:
血清学标志物(如CEA、CA19-9): 对早期肿瘤敏感性低,不能用于筛查诊断,主要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所以往往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检测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钡餐、CT、MRI):对发现早期黏膜病变效果有限,常用于评估进展期肿瘤的范围和转移情况。
胃:年龄45岁及以上,有以下因素之一推荐进行胃癌筛查: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HP感染;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结、直肠:而对于高龄、男性、长期吸烟、肥胖、大量饮酒、糖尿病、炎症性肠病、既往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长期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等是结直肠癌危险因素,针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筛查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
食管: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1)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15/10万)。
(2)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
(3)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4)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
(5)有食管的癌前病变诊疗史。
误区一:“没症状就不用查。”早期肿瘤常无任何症状!等到出现吞咽困难、消瘦、便血、腹痛、梗阻时,往往已非早期。筛查的核心就是在无症状时发现病变。
误区二:“胃肠镜太痛苦,受不了。” 现代无痛胃肠镜技术成熟安全。检查前使用短效静脉麻醉剂,患者在“睡梦”中完成检查,舒适度高。普通胃肠镜的耐受性也比大多数人想象的好。
误区三:“查出息肉=得了癌?”绝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部分类型(如腺瘤)是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息肉是预防肠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误区四:“一次检查没问题,以后都不用查了。”肿瘤发展需要时间。一次检查阴性只能说明当时情况,随着年龄增长风险增加,需按推荐频率定期复查。
虽然筛查不依赖症状,但了解可能的报警信号仍很重要,一旦出现,务必及时就医:
1.持续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早饱感;
2.吞咽食物有哽咽感、异物感或疼痛;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下降;
4.持续性腹部不适或疼痛;
5.呕血、黑色柏油样大便、便中带鲜红或暗红色血;
6.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持续时间较长;
7.大便形状变细、变扁;
8.体检发现不明原因贫血。
消化道肿瘤虽高发,但其发生发展规律给了我们宝贵的干预时间窗。大家没必要“谈癌色变”,但要主动拥抱筛查,将健康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请根据自身风险因素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案,为消化道健康筑起第一道坚固防线。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属于国家消化道早癌筛查基地,依托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迅速发展。近年来,该中心始终保持着一流的内镜诊疗水平,不断改善内镜医疗设备,培养内镜人才,将超级微创技术引入达州并发展壮大,始终保持与省级三甲医院的同步化发展水平。目前已连续6年举办省级消化内镜技术诊疗培训班,将国内多家知名三甲医院专家、教授邀请到达州授课,为全市搭建国内先进内镜技术的交流平台,并连续多年获得四川省上消化道癌筛查优秀基地,为达州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内镜进修医生。
目前,该中心常规开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贲门失弛缓症POEM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组织胶注射、硬化治疗,食管癌梗阻支架植入、胃间质瘤全层切除术EFTR、结直肠癌梗阻支架植入术等。
检查地址:第二住院楼三楼消化内镜中心
联系电话:0818—2350071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早期胃癌内镜诊治共识(2023,太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4, 41(6): 421-442. Digestive Endoscopy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onsensus on the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China (2023, Taiyuan)[J]. Chin J Dig Endosc, 2024, 41(6): 421-442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共识(2023,广州)[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3, 40(7): 505-520. Colorectal Group, Digestive Endoscopy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Expert consensus on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China (2023, Guangzhou)[J].Chin J Dig Endosc, 2023, 40(7): 505-520.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 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10): 913-914.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40705-00275.
来源: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