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用活达州丰富红色文化和党性教育资源,传播好“达州声音”,讲述好“达州故事”,展示好“达州形象”,为“决胜十四五 冲刺三千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凝聚磅礴力量。中共达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联动达州市融媒体中心达州综合广播创新推出微党课—“达州故事会”节目。
讲述者蒋丽娜(右)与栏目主播互动
白色战袍下的生命暖流
讲述者: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蒋丽娜
达州故事会,今天我来讲。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故事是《白色战袍下的生命暖流》。
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有这样一群人——无论是在消毒水弥漫的走廊,在无影灯聚焦的手术台,还是在凌晨三点的监护仪前,总有一抹白色如灯塔般坚守。他们不仅用精湛的医术挽救生命,更用温暖和关怀编织起医患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如今这抹白色,不仅坚守在医院,也来到了群众的身边。在万源市长坝镇的层峦叠嶂间,住着退伍老兵谭大爷一家。2019年寒冬的一个深夜,阵阵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八十多岁的谭大爷因脑梗塞被紧急转送我院神经内科。担架床上,谭大爷已经意识模糊,病情危急,一旁的老伴周阿姨急得眼泪直掉:“医生,快救救我老伴啊!”接诊的是年轻的神经内科医生黄志强,尽管当时他刚参加工作不久,但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他和科室其他几名医生连夜会诊,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经过十几天的精心治疗,谭大爷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出院时已能缓慢行走。出院时,谭大爷紧握着黄医生的手:“我这把老骨头,全靠你们捡回来!”
自此,一根无形的线将万源深山与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紧密相连。谭大爷出院后,逢年过节,都会给神经内科的医生护士打电话问候,在电话这头,黄医生等人始终挂念着谭大爷的身体情况,询问他是否按时规范用药,身体有无新情况,这一联系就是六年。
2025年春节,谭大爷突然再次发病,这次是凶险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四肢麻木无力,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
“直接送达州二医院!找黄医生!”家属毫不犹豫拨通120。当救护车穿越崎岖山路呼啸而至,接诊的正是谭大爷念叨了六年的黄志强医生。检查室里,黄志强眉头紧锁:高龄、神经损伤、基础病复杂……每一环都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他迅速集结团队,结合老人体质反复推敲方案,最终放弃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更适合病情的药物治疗。
二十天后,谭大爷的情况逐步好转,当他颤巍巍迈出第一步时,泪水淌过沟壑纵横的脸颊。出院时他再次攥紧黄医生的手,哽咽难言。而医护团队的心,早已随他飞向群山深处——老人后续用药当地能否保障?康复训练是否规范?
今年2月,料峭春寒中,一支特殊小队向万源长坝镇进发。神经内科主任王龙海带着黄志强医生和护士,驱车两个多小时前往谭大爷家中回访。他们不仅为谭大爷检查身体,还带去了当地难以买到的处方药。坡道尽头,谭大爷的老伴周阿姨踮脚张望,一见黄医生一行人的身影便笑颜舒展。阳光下,谭大爷的精神头比出院时更好了,不善言辞的他,紧紧握着医生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那一刻,医患之间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治疗关系,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家人。
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还有一位被同事们称为“女超人”的医生——超声科医生燕香菊。我亲眼见证了她的“超人时刻”。记得那是2024年11月的一个午后,我和燕医生正在住院部门口领取医疗物资,突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循声望去,只见医院门前公交车站台那里,一名年轻母亲蜷缩在地,面色惨白,冷汗涔涔,身边还跟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
“快!”我正准备上前搀扶,身边的燕医生却如离弦之箭,瞬间冲到了患者身边。我们快速评估,判断可能是急性胃肠炎引发的痉挛。我迅速掏出手机拨打急诊电话,然而就在我转头的一刹那,看到了让我震惊的一幕——燕香菊竟然咬紧牙关,背起了那位约莫百斤重的年轻母亲,在冬日的寒风里向着急诊医学科的方向狂奔而去!
我的心瞬间揪紧了!因为我知道,燕医生已经被输尿管结石折磨了好几天,发作时曾痛得蜷缩不起!但此刻,她的脚步却异常坚定。
百多米长的通道,在那一刻漫长得令人窒息。我清楚地看到豆大的汗珠顺着燕医生煞白的脸颊不断滚落,她紧抿着嘴唇,一个劲儿往前冲。我来不及多想,立刻上前帮忙扶稳患者,另一只手紧紧牵住哭泣的小男孩。我们三人,就这样在燕医生的带领下,仅用了两分钟,就将患者安全送达了急诊科。
事后,我在角落找到了燕医生,她正独自蜷缩着,默默吞下了止痛药。当我心疼地问她,为什么不顾自己身体的剧痛也要背起患者时,她只是虚弱地笑了笑,说:“当时只听见孩子哭,只看到患者站不起来,哪还记得自己疼不疼?”后来,医院监控镜头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120秒,同事们纷纷在群里为这位“逆风女超人”点赞。但燕医生却觉得这再平常不过:“穿上白大褂,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其实,在医院里,白色从来不是冰冷的屏障,而是万千次温柔触碰织就的暖色经纬。它曾在寂静的深夜陪伴无助的病患,曾在手术台上见证生命的顽强,也曾在平凡的诊室里传递无声的慰藉。
神经内科对谭大爷一家跨越六年的守护,超声科燕香菊医生忍痛负重前行的背影,心血管内科方翔医生坐着轮椅做手术的坚持……这些故事背后,是医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职业的坚守。黄志强医生的话,道出了所有医者的心声:“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病人是能感受到的。”这份温度,是问诊时俯身的倾听,是检查前焐热的听诊器,是出院时一遍遍的叮嘱,是电话那头节日的牵挂,是明知山高路远也要送医上门的执着。
一身白衣,穿上是沉甸甸的责任,脱下时,早已成为人民心中最温暖的图腾。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每一个守护生命的地方,医者的温度从未缺席。他们用青春炙烤苦难,用仁心煨暖寒夜——那白色战袍下搏动的不只是心脏,更是一座城为生命亮起的永恒灯火。
好的,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
来源:达州机关党建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