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大竹县3万亩杂交水稻制种进入成熟期。农户抢抓晴好天气,机械化收割全面展开,饱满稻种颗粒归仓。
在大竹县高明镇同心村制种田内,沉甸甸的谷穗压弯稻秆,金色稻浪随风起伏。10台收割机穿梭作业,脱粒、秸秆粉碎、装袋上车一气呵成,田间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大竹县种植大户 孙大平:今年我流转土地137亩,亩产近170公斤,亩产值3300元,纯利润近20万元。
作为大竹县水稻制种核心区,高明镇制种面积达1.1万亩。眼下正值收割关键期,镇上组织大量人力机械,抢晴开展收割、烘干、晾晒等作业,全力保障稻种颗粒归仓。
大竹县高明镇党委副书记 吴春波: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各村社区,到田间地头了解水稻制种成熟情况,同时组织调配约120台收割机到成熟了的水稻制种现场进行收割。
作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大竹县将杂交水稻制种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创新“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订单模式,通过组织引领、大户带动、农民参与激活产业活力。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投入,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推广农业机械,已形成从插秧、施药、赶花到收割、烘干的全流程现代化生产链条,生产效率与种子质量显著提升。目前,全县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今年预计产优质种子500万公斤,产值超1亿元。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王帅:大竹县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及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及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深化与院企合作,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严格制种基地监督管理,强化政策资金等要素保障,助力全县3万亩水稻制种基地提质增效。
达州融媒记者:魏磊 姚兰 孙婵 大竹融媒:唐鑫 袁逢骏
视频编辑:唐艳
主编:罗敏 责编:李杏 审核:李小平 编辑:杨珊珊
■达州融媒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