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4万亩通川青脆李迎来“最美丰景季”
2025-08-19 10:35

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的千亩彩虹果岭。王梦 摄

盛夏的通川,山峦叠翠,果香漫野。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青脆李如翡翠般缀满枝头,压弯了树梢,也映亮了果农的笑脸。沃野颂“丰景”,从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的采摘盛景到金石镇的连片示范产业带,从北山镇的千亩基地到江陵镇生态果园,通川区青脆李迎来“最美丰景季”,昔日隐于大山里的“青皮子”,今日蝶变成为助农增收、振兴乡村的“金果子”。

成片李园结金果

多个产品成品牌

晨曦微露,通川区北山镇点兵村的田丰巴山青脆李种植基地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果农们三五结队,挎着果篮,穿梭于繁茂李树间。指尖翻飞时,一颗颗圆润饱满还带着露珠的青脆李被轻巧摘下,稳稳落入果篮,浓郁果香扑鼻而来。

“今年光照足,雨水虫害少,产出的李子品质格外好。”田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唐军难掩喜悦,“今年,我们的脆李产量预计超60万斤,产值能冲到400余万元。”

点兵村平均海拔超680米,独特的地理环境、充足的光照和显著的昼夜温差,为通川脆李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让这里产出的青脆李格外清甜多汁。依托“基地+农户+电商”模式,目前专合社已发展脆李种植超1000亩,涵盖通川青脆李、蜂糖李、脆红李、清泉蜜脆李等优质品种,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品脆李种植基地。

农满载而归。王梦 摄

在相邻不远的江陵镇和平村,400余亩生态脆李果园同样生机勃勃,长势良好。郁郁葱葱的果树间,青脆李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玲珑剔透,翡翠诱人。进入丰果期,鑫石种植专业合作社业主王劲松信心满满:“通过引入标准化、科学化的种植,我们真正实现了品质提升,今年产量超50万斤,果子的甜度也更高了。”

田地间果农们流着汗水抓紧采摘,纳凉分拣区里同样忙得冒着“热气”,赶趟而至的李子被成筐地运往这里,工作人员立马按照果型、大小、色泽对李子严格筛选分类。一颗颗精心分拣的青脆李,不仅通过冷链物流,奔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远方市场,也吸引了众多省内客商前来“驻点”抢购。“从开始采摘到现在,我已经发了二十五六车出去了。”巴中果商徐强文正忙着收果装车:“早就听说,通川脆李果大香甜,这次实地探访,真是不虚此行,消费者十分认可通川脆李的品质,明年我要提前来订购。”

作为“巴山脆李”的起源地,近年来,通川区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契机,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一李两莓”等特色产业,成为了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截至目前,全区脆李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并先后创建“环凤通川脆李”“田氏通川脆李”“袁家坪通川脆李”“北山田丰脆李”“金石云顶脆李”等名牌产品。曾经自产自食的家常小果成为受人青睐的“桌上宾”,为通川实现由农业“小区”向农业“强区”的发展跨越注入新的活力源泉。

小李子变大产业

增收路越走越宽广

夏日缤纷,丰收的喜悦,最真切地写在田间劳作的乡亲们脸上。在金石镇阳鹤村宏润欣四季生态农业基地,满园成熟的脆李,让干活的老乡们格外有劲。“以前仅靠种点薄田,一年到头收入真就看得见,现在跟着合作社种了几亩李子,收入过万。”在宏润欣基地务工的阳鹤村村民黄英边麻利采摘边算起经济账:“我每年都在果园里打工,每月能挣1000余元,一年下来也有两三万元的收入。”正是得益于当地脆李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有了更多增收致富的空间。宏润欣四季生态农业基地业主龚明补充道:“我们常年招聘的务工人员就有十来个,到了收获季,采摘、分拣、包装、装车,每天用工更是达到七八十人,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

果农正在采摘青脆李。  李平 摄

地处凤凰山巅的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是通川脆李核心产区之一,这里的1513户居民种植青脆李超过4000亩,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李村”。在自家的10亩李园里,果农魏心亮正开着“小屏”面向“云端”分享喜悦:“大家伙儿看,又是丰收年,我们核心产区的脆李不仅个大、皮薄、脆爽,还是源头直发,没得中间商赚差价,邮政速递指哪儿发哪儿,吃个实惠还不贵。”常年与脆李各环节打交道,让魏心亮明白,不仅要埋头把李子种好,还要抬头练就“新把式”,才能把李子销得更远更好。在区级相关部门指导培训下,熟练运用微信朋友圈分享、抖音直播等新兴的推介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吆喝叫卖,成为当地百姓新的必备“技能包”。在社区电商配送站点,打印机此起彼伏的吐单声,正是大家学以致用的最好印证和回报。

果农满载而归。 李平 摄

不仅如此,据双鱼湖社区党委书记金家忠透露,早在几个月前,社区就开始联系渠道客商,搭建电商物流配送网络,“李子一熟,便一刻不耽误,为果农创造和转化出更大的价值。”

集约化订单农业与电商平台无缝衔接,让“通川脆李”插上腾飞翅膀,赢得市场空间和青睐。如今,全区青脆李种植覆盖农户达10200户,户均年增收达18500元,全产业链带动就业21500人以上,今年通川脆李预计产量达3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品牌价值日益凸显,这颗致富的“金果子”,在通川这片沃土上稳稳托起了万家致富梦。

果园变景区

农文旅融合添活力

脆李丰收季,果园里不只有忙碌的果农和货车,更涌动着游客的欢声笑语。“北山青脆李名不虚传,又甜又脆。”游客周琳带着家人兴致勃勃地穿梭在成片的李林间,孩子们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将选中的果实摘下放入篮中,体验着亲手采摘的乐趣,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在金石镇果园深处,游客朱媛媛捧起刚摘下的硕大李子,对着阳光细细端详,赞不绝口:“老板太实在了,专挑大果给我们尝鲜,一口下去,脆爽沁心,真是过瘾。”作为资深“李粉”的万迁已是第三年组织战友前来打卡:“这里的果大皮薄,脆甜可口,品质始终如一。每年我都寄几十箱给天南海北的战友,收到的没有不夸的,都成了咱们通川脆李的忠实粉丝。”

果农们分拣青脆李。 王梦 摄

看准了消费升级和都市人群向往乡村体验的新需求,通川区正积极延伸产业链,推动果园向“景区化”华丽转身。果园外,双鱼湖社区的道路旁早已热闹非凡。村民们早早支起了一排排整洁的小摊,就地取材: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本地蔬菜瓜果码放整齐;现场制作的酸辣粉热气腾腾、酸香扑鼻;凉面、凉粉佐以秘制红油辣子和本地花椒油,香气四溢;还有农家自制的李子果脯、蜂蜜李子酱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这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味蕾,更用最地道的乡土风味,为他们留下了独特而温暖的“乡土记忆”。

“我们不仅要卖好李子,更要让游客留下来,深度体验。”凤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高俊描绘着融合发展的蓝图,“围绕这片彩虹果岭,我们正着力打造‘可看、可摘、可玩、可购、可食’的农文旅融合链。精心策划春潮赏花、夏韵采果等季节性亮点,常态化运营的特色乡土市集汇聚人气,通过引入的农事体验项目,如认养果树、参与传统农耕、酿李子果酒、制李子果干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农耕文化。目的是真正把‘果园变景区’,让农民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实现多点增收,共享融合发展的红利。”

从枝头的青翠欲滴到舌尖的脆甜沁心,从山间零散栽种到4万余亩连片产业,从提篮叫卖到电商“云端”畅销四方——通川青脆李的“三级跳”,跳出了一条以品质为基、以产业为桥、以融合为翼的乡村振兴之路。这颗小小的“金果子”,浓缩着科技兴农的智慧,流淌着辛勤耕耘的汗水,更连接着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希望。它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产业兴旺方能赋能乡村恒久活力。通川青脆李的故事,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甜蜜续写。



达州融媒记者:王龙

主编:罗敏  责编:李杏  审核:李小平  编辑:庞岚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8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