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以为很护肤,其实这些行为很伤脸!
2025-10-27 16:10

秋风起,空气湿度骤降,很多人的皮肤率先“喊渴”,干燥紧绷、泛红起皮成了常见问题。为了缓解不适,很多人开始盲目叠加护肤品——精华、面霜、面膜轮番上阵,以为“用得越多越有效”。但皮肤科专家提醒,这种“堆砌式”护肤反而会加重肌肤负担,成为脸部敏感甚至过敏的头号诱因。如何科学为肌肤“减负”,安稳度过干燥秋季?这份专属护肤指南,帮你避开误区,养出稳定健康肌!

哪些护肤行为最“坑”?

快看看你中了几条

1.天天敷面膜:每天敷面膜,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皮肤状态有所改善,但时间一长,皮肤过度吸水就会像泡久了的手指一样,变得“皱巴巴”,过度水合会减弱皮肤的防御能力,敏感肌、皮肤炎症也就随之出现。

建议:每周使用面膜不超过3次,每次15-20分钟。敏感肌人群应尽量少用含香精、防腐剂等刺激成分的面膜。

2.叠加“刷酸”:刷酸也称为化学换肤术,它通过在皮肤表面施用化学剥脱剂(通常为酸类,如果酸、水杨酸、复合酸),造成皮肤不同层次的可控损伤,从而诱导皮肤进行修复和重建,起到治疗或美容的作用。不少网友高频率地使用不同酸类产品,今天用果酸,明天用水杨酸,严重破坏皮肤角质层,导致皮肤失去保护。

建议:刷酸后至少间隔1个月再进行任何其他非基础护理类项目(尤其初次尝试者)。在接受新项目前,须与医生详细沟通近期(1-3个月内)所有刷酸及皮肤治疗史,由医生综合评估皮肤状态是否已完全修复,能否承受下一个项目。

3.频繁去角质:频繁去角质就像给皮肤过度“打磨”,看似能让肌肤瞬间焕亮,实则可能悄悄破坏皮肤屏障,引发一系列肌肤问题。

建议:一般来说,油性皮肤可以每两周去一次角质,干性皮肤和敏感性皮肤则建议每月或更久时间去一次角质。

学会看成分表,护肤不踩雷

警惕护肤品“大乱炖”式搭配,错误的成分组合会为皮肤健康埋下隐患。科学选购的第一步,是查看成分表前5位,它们构成了配方的基石。若其中出现以下成分,建议您(尤其是敏感肌)果断放弃,无需犹豫。

乙醇(酒精):长期或高浓度使用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越用皮肤越干。

香精:是最常见的致敏源,可能引发刺痛、泛红和不适。

MIT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刺激性较强,极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专家敲黑板:

这两大“烂脸”组合,千万要避开

A醇+高浓度VC(超过10%):两者都属于“猛药”,叠加使用刺激性太强,容易引发皮肤不耐受,导致泛红、脱皮。

酸类+酒精:这对组合就像往“伤口撒盐”,酸类本身就在剥脱角质,酒精再来破坏屏障,这俩组合短期效果好但时间一长就会让你的皮肤底子越来越薄,让皮肤变得更加敏感。

和无效护肤说拜拜!

不同肤质的精简方案

护肤的关键在于“精”而不在“多”。找准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事半功倍:

油痘肌:首要任务是控油维稳,切忌过度清洁。氨基酸洁面+控油乳液,简单的两步就足够。

干敏肌:核心是保湿和修复,不要追求“猛药”型产品。一支含有神经酰胺的面霜,坚持使用就能有效巩固皮肤屏障。

衰老肌:抗老要温和且循序渐进。可以从0.3%浓度的A醇配合维生素E开始,慢慢建立耐受,切不可贪心求快。

手法不对

再贵的护肤品也白费

错误做法1:用化妆棉大力擦脸。摩擦会磨损角质层,让皮肤变薄变敏感。

错误做法2:用力拍打“啪啪响”。拍打并不能促进吸收,反而可能刺激皮肤,导致泛红。

正确姿势:无论是精华还是面霜,都应先置于掌心,用手温热乳化后,再以“按压”的方式轻轻上脸,促进产品更好地渗透。

突然出现红肿刺痛?

屏障受损急救三步

当皮肤突然出现红、肿、痒、痛等症状时,说明皮肤屏障已经受损。此时应立刻“断舍离”,停止所有功效型护肤品(美白、抗老等),并遵循以下急救步骤:

停用产品:立即停用所有护肤品、化妆品,只用常温清水洗脸。

科学冷敷:用无菌纱布浸湿常温矿泉水或纯净水,在面部湿敷10—15分钟。切记不要用冰块直敷,以免冻伤。

杜绝刺激:绝对不能再敷功效面膜,不要用手抓挠,也不要用热水洗脸,避免二次刺激。

屏障修复期间,认准“神经酰胺:胆固醇:脂肪酸=3:1:1”这个黄金配比,并选择pH值在5.5-7之间、无香精、无酒精的温和产品。


护肤不是做化学实验,

别拿自己的脸当“试验田”!

记住这些知识点,

科学精简护肤,

才能安心拥有健康好皮肤~


来源:新华网

主编:罗敏 责编:李杏 审核:李小平 编辑:李雅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14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